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2019-03-09

忽视浮云寄此身,容中罹病愈酸心,无非碧海情天恨,总是红楼痴梦人。泛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长安昨夜风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记者走访】 由于《读者》先于《新华文摘》摘编了北大女生飞花的代表作品《卖米》且没有注明作者的出生地,使我们的猜测作者可能是醴陵女陔到寻访到女孩的家颇费了一番周折。也正是这一番寻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及其父母为了生存所历的艰辛也更深切了了解了中国农民现实的生存状态。 飞花(张培祥)的家就在我市原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作田人,生出女儿时他们并不知道,女儿日后会成为北大的高材生,并且只能活24年,而这24年竟然能做出许多人一生都不可解做出的成就:目前已经出版的有长篇作品《大话红楼》、译著有《所向披靡》、《你象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等,创作文学和译者有百万字之巨。而这些,全部是她课余时间完成的。他还以学生的身份,策划和参与主持湖南卫视《新表年》栏目一至二期。她酷爱下棋,曾在北大成立了一个棋社;为了帮家里赚钱和帮弟弟读书,他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坚持打工,不仅不要父母缴学费,而且把她在外打工赚来的钱寄回家里补贴家用,她母亲说,家里墙上贴的瓷板、地下铺的水泥、彩电、洗衣机等等全是培祥赚钱买的。而培祥短暂的一生,却经历了一般女孩难以想象的坎坷……

小学:门门优秀,20多万字的小说半天看完,深奥数学题随口答出

培祥天资聪颖,采访中他的父母搬出一大堆女儿生前的荣誉证书:有学习成绩优异奖;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优秀作品和优秀论文奖。张培祥的大姑、退休老师张元桂擦着泪水说:琼宝自幼听话,爱看书,而且过目不忘,在泗汾双塘小学读高小时,每逢发出新课本(指语文用法了几天全背熟了,她姑父黄永仁负责该校工会工作,琼宝经常到工会借小说。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她上午借下午还,姑父骂她:琼宝,伢妹子借什么书,冒爱完就送来。张培祥说,我都看完了,不信,我把书中故事情节讲给你听。她果然头从至尾讲得清清楚楚,书中人物都不拉下一个。姑父听后大为惊讶,想不到侄女有如此非凡的阅读能力和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张桂元还说,一次,双塘小学组织学生进城参观,在汽车上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全车同学解答,结果其他同学谁也解答不出来,唯有坐在车尾低头不语的张培祥最后向老师交了满意的答案。

初中: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一中,却读不起

1979年10月6日张培祥出生在醴陵市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父亲张元贤,常年多病,母亲曾再云幼时患小儿麻痹症,一只手几乎瘫痪,又做过乳腺切除手术。生在这样贫因家庭的张培祥6岁入小学,才到10岁时眼看就要辍学,好心的姑父姑母把她带到自己所在的泗汾双塘小学上高小。1991年她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醴陵一中。 
得知这天大的喜事,张培祥父母却感情复杂,喜的是女儿天资聪颖,考进了市里的名牌中学;忧的是进城读书花销大,到哪里筹钱?全家节衣缩食,总算供养培祥读完了初一,到第二年,家中再也无钱供其读城里的重点中学了,张培祥只好转学到乡下的龙虎中学上初二。
在醴陵四中任教的堂叔张浩良看到侄女从一中转到乡下中学,担心废了她的学业和前程,就设法将张培祥转到四中初初三。张培祥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异常刻苦。象在小学一样每年期终考又是第一。 

高中:买不起书,只好到新华书店看书,高二就外出打工

张培祥自小就爱看书,但由于家境贫困,她从没钱买书,在四中读书时间,每逢节假日,就一头扎进新华书店,躲在书架后面看书,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有几次还被工作人员“赶”出门,但她不气馁第二天照例来看书,书店得知她的真实家境后,只好为她开绿灯。
进入高二后,父母实在无力承担女儿的学费了,张培祥也清楚再继续读书,会把体弱病残的父母拖死的。开学不久,她怀惴课本含泪离开了深爱的校园,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她先后在广州、株洲等地做家教或帮餐馆洗碗干杂污。张培祥的姑父、退休老师黄永仁告诉我们:张家贫穷,琼宝初中毕业后准备读技校好早日养家糊口,时任校长罗定中坚决反对,坚持要她上高中,罗定中说:我教了几十年书,还冒遇到这样优秀的学生。
张培祥离校出走牵动了全校师生的心。罗校长四处奔走打听,历时四个月才把张培祥“请”回学校,罗校长表示:只要读好书,免去一切费用,多年贫穷困惑,愁云不展的张培祥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她不负众望,勤奋读书,期末又考出了全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1997年8月,醴陵四中传出高考喜讯,张培祥一举摘取了株洲地区文科桂冠,以株洲第一全省第五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学校。 

大学:白天打工,晚上自学,也创作,也翻译

1997年盛夏,家境困窘的张培祥怀揣父母亲友拼凑的1000元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从那以后再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为了读好书,为父母分忧,从到北大报到的第一天他开始实施她酝酿已久的白天打工晚上学习的计划。在她读本科四年里,仍以综合成绩在100多名同学中排位第九,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她200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律学士学位,并继续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张培祥看书、惜书、看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上大学,读研期间,他一面打工一面读书,同时还开始了她的翻译和创作生涯。她经常到北京电视台,帮助写剧本,搞策划,她创作水平和策划艺术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2003年《湖南卫视》开辟《新青年》专栏,他协助精心策划了前三期,并亲自佳宾主持,节目播出后,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反响。  
张培祥是未名bbs资深站友,网名“flyingflower”被译为飞花,超级红迷。她精心创作的剧作《大话红楼》曾风靡全国高校bbs红版。网上风行数年,写下《飞花读红笔记》、《大话红楼》、《红楼十日谈》、《七种乐器》等或长或短的文集。纪实文学《卖米》获北大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被“夜看红楼论坛”第一霸王———旌前辈誉为“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佳作。 

天妒英才:《红楼》未竟花先谢

张培祥的作品《大话红楼》序中有这么一段话:“作品《大话红楼》做了一个堪称精绝的构思,将《红楼梦》的人物、《西游记》的经路和《大话西游》的时空感巧妙结合一起,创造了另外一种怪诞但又不失各原作品其实性的场景……”
但是,《大话红楼》一书,是在培祥去世一年后才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发行的。彩色封面上,有一句极沉重的话:北大薄命才女写就的性情文学,用红楼元人演绎西天取经之事;间杂大话西游的时间感;不变的是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恩怨情痴。
培祥是北大才女,也是我们醴陵的优秀女儿,可惜天妒英才,活得太短,但她却在短暂的24年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生前所翻译的《所向披靡———打造卓越团队17条法则(美国)》和《你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国外作品已由新华出版社和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畅销书。她精心创作的《大话红楼》,将成为文学史上又一段佳话,为什么红楼总是一个人写不完呢?《大话红楼》只写到三十一回,她就瞌然长逝,给后人留下了美丽的遗憾。 

最好的花倒不一定是那最美的,但最珍贵的花一定是最短暂的

2003年初夏,一场罕见的“非典”袭击中国大地,首都北京霎时愁云笼罩,从5月中旬,培祥就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青紫或红点,经常头晕气喘,浑身乏力并伴随发烧。由于是在特殊时期学校不能允许学生出校门,她也就当是一般的疾病,后来病情逐步加剧,同年5月30日,培祥最终在同学的帮助下,住进了北京第三医院,经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为了不让父母担忧,不影响弟弟高考,把病情告诉了舅父,嘱咐他时家里绝对保密,每次家里打电话追问,她只是说自己贫血。白天,同学们到医院看望,她只是笑脸相迎,每到晚上,却躲在医院被子里悲伤流泪。 
培祥在医院期间,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老师同学纷纷指教,张培祥帮助搞过策划的北京电视台和请她翻译外国作品的部门也表示:只要挽救她的生命不惜拿出巨资,留下这个珍贵的生命。
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培祥病情日渐恶化一切手术都无纪于事,她深知自已来日无多,6月上旬,她在病床上写了一封信发到网上,告慰曾经关心和支持她的网友,文中还写了一首诗:忽视浮云寄此身,容中罹病愈酸心,无非碧海情天恨,总是红楼痴梦人。泛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长安昨夜风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 
2003年8月27日晚9时,培祥带着对世界的深深眷恋,含笑离开了人世,一朵刚刚绽开的鲜花凋谢了,“飞花”真的飞了。 
9月2日,秋风瑟瑟,北京大学在八宝山菊厅为张培祥举行隆重追悼会,厅内厅外挤满了前来悼念的师生,法学院党委书记和张培神生前班主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分别致了悼词最后全体师生五个一挑续向飞花遗体告别,看着一个美丽生命的终结,全场恸哭失声。  
醴陵城西转步筱溪村,一个向阳的小山坡上,“怀念亭”内是一张年轻的面孔,带着微笑,场内正在格外醒目,墓碑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曲三强老师为她新撰悼词,“培祥,你是那么年轻,你带看时生活的无穷眷恋和遗憾悄然离去,到遥远的天国去圆你的文学之梦。或许,在那里你会更自由,更快乐,因为远离了尘世的纷争的世态的炎凉,再也泌为繁文缛节去修饰自己。或许,这也是一种解脱,我们知道,不管你走多远,你都会听到我们的呼唤,我们也能感受到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相信,我们会把你时所有的人的关爱都铭记在心,真的好想的,培祥,一路走好……

如有转载或 CV 的请标注本站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