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arance
重温《知否》
生活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甚至颠覆我们对人对事的认知与评价。
譬如影视剧中的很多人物,年少的我们可以干脆利落地将他们踢进“坏蛋”、“讨厌”的队伍,但随着我们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尝过生活的百般滋味,却反而会对那些人物产生更多层次的看法,甚至是宽容与心疼。
就像《知否》里的平宁郡主,在少男少女的眼里分明就是个棒打鸳鸯、不近人情的母老虎;然而越是重温剧情,却越心疼这个女人。
年少只怨郡主狠,中年方懂得,她内心的爱与责任,她的清醒与妥协。#知否#
01 不是所有的“天经地义”,都敌得住旁人的“众口铄金” 平宁郡主人缘不好,大致源于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因为她“傲慢”。剧中的大娘子们私下议论,说她总是“拿鼻孔看人”;剧外观众们也觉得她总是“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然而,任何问题都不能脱离所在环境去评价。
在故事所发生的“古代”,人与人之间本就是严格划分阶层的,尊卑贵贱,皆有定式。
就像王大娘子,动辄就把“我们王家”“你们盛家”挂在嘴边说事儿,因为她总觉得自己的高门嫡女身份嫁给庶出的盛紘是“亏”了;
就像“软饭硬吃”的孙秀才与孙婆母,也动辄拿“秀才大相公”标榜自己,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价,拼命往更高的阶层靠拢。
而平宁郡主,是货真价实的“柴皇后人”,“宫中长大”,算得上“天之娇女”,自然拥有“傲慢”的资本。
对于这种确实拥有特殊地位的人,她们如果谦恭,那属于美德;如果不谦恭,那也属于正常;剧中人可以泛酸,但观众就不必用现代眼光去强求。
平宁郡主的第二个槽点,是“无情”,而典型的证据就是杖毙了儿子齐衡身边的小厮不为,以及杖毙了一个丫鬟昙云。
事关人命,确实让人心惊肉跳;能下这种狠手,也着实算不上心慈面软的人。
不过,这份“无情”并非平宁郡主的专属。“区区五品小官”的盛家,尚且可以时常用一根大板子决定丫鬟、妾室的存亡;为何轮到郡主,就成了“无情”“狠心”呢?
平心而论,郡主虽严厉,倒并非真的无情之辈。在顾府大宴上,蛇蝎心肠的邕王妃点名要见盛明兰——这几乎等同于一道索命符:前一个被邕王妃惦记上的姑娘是荣飞燕,已经被王妃害得声名狼藉、自寻短见了。
如果平宁郡主真的无情狠心,此时大可以什么都不做,正好借着邕王妃的手,除掉盛明兰这个“害得小公爷牵肠挂肚不听话”的祸患,落个清净;即便小公爷知道了,那也是邕王妃做的,与郡主无关。
然而就在电光石火的一瞬,平宁郡主忽然说要“讲个笑话”,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化解了一场夺命的“见面”。
这个天大的人情,明兰不知道,小公爷也不知道。平宁郡主也没指望他们知道,她只是要对得起自己的心。
02 经历的事情越多,越没有恣意飞扬的勇气 平宁郡主被黑得最惨、也最让人心疼的,是第三点:“专横”地干涉儿子的婚事。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这个亲妈确实不近人情,非要将儿子的心上人变成“妹妹”,非要给儿子娶一个根本不喜欢的女人做妻子。
可是放在故事所处的背景里,在那时的大环境下,“门当户对、助力家族振兴”本就是豪门婚姻的一项重要功能;而“蜜里调油的感情”顶多算是个赠品,有了更好,没有也无关轻重。
小公爷还年轻,不知世事艰难,所以他还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有精力在家里与母亲搞搞绝食对抗的闹剧,有热血要去皇帝面前“直接求赐婚”。
但平宁郡主却已经不能了。
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身居皇宫、无忧无虑的娇憨少女,而是统领内宅、相夫教子的当家主母;她的生活已经不只是锦衣玉食、诗酒风流,更充斥着各种人情世故的纷扰、操心着家族子孙的前程。
她愿意筹谋这么多、担忧这么多吗?外人并不能明确知晓;
但不管她愿不愿意,这都已经成了她的责任,伴随着她婚后身份的转变而落在她的肩头,裹挟着她,牵绊着她。
她何尝没看见明兰漂亮乖巧、何尝不知道明兰与儿子情投意合?何尝不想让独苗儿子顺心畅意?
但齐国公府的现状外强中干,他们手里能打的牌已经不多了,小公爷齐衡的婚事成了影响家族前程的重要一环,不得不放在家族兴亡的天平上权衡利弊。
儿子可以年少任性,但做母亲的,却已经失去了任性的资本。
平宁郡主并非不爱儿子,相反,她正是抱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态度看待儿子的婚事,为了能延续家族的荣光,为了儿子的“将来”,所以才不愿让儿子陷入小情小爱。
但也正是如此,平宁郡主在遭遇了变故之后,忽然痛快地答应了去盛家提亲。
那并非是因为她万念俱灰、什么都无所谓了,也不是抱着“愧疚”的心思要去做个补偿,而依旧是因为心底那份深远的“爱”:
一来,平宁郡主感受到了命运无常,不想让爱子留有遗憾、虚度此生;二来,时局初定,相比于盲目依附豪门,倒不如与读书的清流人家结亲更稳妥。
而世上的很多爱,身在其中的人是不懂、不理解、也体会不到的。
03 最深沉的爱,是宁愿深埋自己的冷静清醒,陪你“糊里糊涂”过日子 《知否》剧中,“坏女人”并不少,比如林小娘,康姨妈,小秦氏;与她们相比,平宁郡主算不上实打实的坏女人,为什么却尤其招黑?
也许是因为,对于林小娘等人物,人们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俯视她们的,心理优越感已经得到了满足;
但对于平宁郡主这种并不坏、但却很强势的女人,人们大多只能用“仰望”的角度看待她们,难免心里会有不平,需要以腹诽等方式寻求心理平衡。
换言之,面对这种看起来“强势”的女人,人们既容易表现出敬畏,也容易在敬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伴随着几分“反叛”与“不服”。
其实,平宁郡主的可怜之处也正在于此:她并没有那么强大,日子也并没有过得那么安逸;她表面看着光芒万丈,其实本质上也只不过是个殚精竭虑支撑家业的普通主妇。
但旁人看不到她的疲惫。就连最疼爱的儿子小公爷齐衡,也习惯了将母亲视为一个永远强大的存在,意识不到母亲也是个会痛苦、会伤心的普通女人。
剧中有这么个情节:郡主靠着装疯逃过一劫,事后受到刺激,整日木讷地在房中默默绣花。小公爷齐衡中举归来,见母亲这样,只问了父亲一句“母亲依旧是这样吗”,然后就开始兴冲冲地全力恳求母亲去盛家提亲。
再没有一句关于母亲病情的询问,也丝毫没有顾忌此时提起盛家婚事会不会再次刺激到母亲脆弱的神经。
是小公爷不爱母亲吗?倒也未必,毕竟小公爷在外人口中一直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他只是习惯了母亲的强大,所以习惯性地没把母亲如今的精神状况当做大事,觉得母亲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换言之,他根本意识不到母亲其实不是超人,她其实也会脆弱。
后来,平宁郡主还真的从阴影里走出来了。
支撑着她的,一是“体面”与“尊严”:骄傲如她,绝不能塌了架子、落人笑话;
二是对这个家的爱与责任:就像俗话说的“操心命”一样,家庭琐事裹挟了她,却也推动着她,让她不能后退,不能倒下。
这之后的平宁郡主,看起来还与之前一样不苟言笑、治家严格,但细节之处却也有了变化:
之前的她,因为冷静清醒地看透了一切利弊,所以拼命也要掌控住家庭巨轮的航向,想让家人都按照她所看到的坦途前进;
但如今的她,学会了向生活妥协,愿意深埋自己的清醒冷静、陪着家人一起按照他们的心意“糊涂”地过日子。
比如,小公爷一意孤行,掺和皇帝与太后的争斗;平宁郡主一眼就看出情形不对,虽然万分担忧,但也不再执意干涉儿子的选择,让儿子自己在磕磕绊绊之中学会成长;
比如,顾廷烨家落难,旁人都躲着怕被牵连,没人去他家吃满月酒,小公爷却偏要赴宴;平宁郡主并未阻拦,还从自己嫁妆箱子里挑了礼物让儿子带去,周全儿子的一片情义。
平宁郡主依旧是骄傲的女人,但她的骄傲里已经平添了几分柔和;
平宁郡主依旧是清醒的女人,但她的清醒里已经杂糅了几分妥协;
从一心想着力挽狂澜、重振家业,到情愿风雨同舟、难得糊涂,这前前后后,其实都是一个女人深沉的爱。
04 结语 经历的生活越多,越感慨平宁郡主的命运:
明明是拥有金尊玉贵的身份,拥有高高在上的资本,却因为旁人的嫉妒与不甘,而被扣上“母老虎”、“鼻孔朝天”的帽子;
明明是为了夫家的前途殚精竭虑、费心筹谋,却因为手段强势而不被至亲儿子理解,差点反目成仇;
最终,还是她自己退让一步,向生活妥协;学会了揣着明白装糊涂,学会了放手与接纳;从“一心为了让你好”变成“甘心陪你经历‘不好’,只要你高兴就好”。
这样的转变,不好说到底是“升华”还是“委屈”,但能确定的是,无论哪一种,都是她对家庭不变的一腔深爱。
这一刻才发现,这个所谓的尊贵的郡主,其实与世间很多普通女子又有多大差别呢?
从无忧无虑到家事缠身,从理想主义到难得糊涂。
个中滋味,只要是经历了生活百味的女人,大概都能心有戚戚吧!